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也许哲学的玄妙之处,也是诱人之处,便在于它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任何绝对的东西,稍不注意就陷入自己挖的坑里面。对永恒真理的渴求,使我毅然放弃了对马氏哲学的狂热追求。
自由的时代思想若被独裁,便不成为自由时代了。
马氏的哲学精髓在历史唯物主义,同样,也被绊在此处,他的政治哲学模棱两可的说法和前述不能相和,于是陷入自相矛盾中,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本土化了,它能解决中国的具体矛盾,而马氏哲学却停在了世界哲学发展史的某个节点。
无论是一种观点,还是一个人物,当你已经肯定他之后,那么不可避免的是,作为他的相对面,你必然会去否定他。当明白这个客观存在之后,你才能摆正心态去看待思想史上不休的争论,各家互相的攻击对方的短处。这里,你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去辨别是非,选择适合自己的哲学观点。
马氏认为,哲学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唯物的是正确的,唯心的是错误的,那就出现一个问题,也是我们应该注意和思考的一个点。即人类总体上来还是倾向于选择正确的,并坚持正确的,如果是错误的,那何以坚持数千年而不倒。再想一下,你自己觉得自己已然很聪明了,能辨别正确与错误,可是那些思想家难道智识会逊于你吗?既然如此,他们何必要坚持一种错误的思想呢?没有谁会自找麻烦,所以,我的结论,也是我的观点在于:存在即合理。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是否合适宜而已,这点也是其生命力长短的根本所在,譬如墨家,先秦时代是巨人,而后便被时代弄得残缺不全了,你能说墨家是错的吗?那先秦非儒即墨的时代,你难道说那堆人都是疯子或是智力不全吗?
所以,对待这些,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去接受。而作为年轻的一代,必须具备辩证思维和质疑精神,迷信权威只会让你在精神上沦为奴隶。
第一次听到王守仁是看了电视剧《正德演义》,里面提到王守仁因得罪宦官刘瑾而被贬到贵州龙场,刘瑾贼心不死,欲斩草除根,派杀手截杀他。事与愿违的是王并非单纯的文人,其精于骑射,武功了得,可谓文武全才。仅此而已,当时也不太注意,高中时候,我会定期在周末去书店看各种各类的书,后来看了完整的明史,惊奇的发现在几百年中,这个人的名字被数次提起,其功劳冠绝明代。在古代文人心目中,立德,立言,立功三件事是他们心目中永恒的主题,亦是永久的追求,而这个人都占了。张居正可以权倾朝野,位极人臣,但也没能得到爵位,明朝规定,无军功者是不能得到爵位的,而又只有王守仁因军功而被封有爵位,明朝纯粹武将并不得到朝廷看重,那些文臣出身而转行的人则备受器重,予以高位。像于谦,孙承宗,袁崇焕等人。
那王守仁是如何成为历史上少有的集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于一身的全能之人,并且位列在孔,孟,朱之后,成为儒家四圣之一的呢?这里我先简单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浙江人,祖上亦是书香世家,家里面墨水味特浓。从小家里面告诉他你的任务是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你要努力学习,天天向上,争取长大了考上大学,最好能拿个三魁元,光宗耀祖,成为极品中的极品庶吉士,然后进入内阁,做个大学士,混个辅政大臣之类的。小孩子听是听了,记没记得就不知道了,他还是觉得骑马射箭比较好玩,时常还搬弄石头,排兵布阵,倒也自在。孩子终究还得长大,没有办法,他还是被压着读圣贤书去了,要考科举嘛!当时的指定教科书是朱熹改注的四书五经,明太祖为了证明自己不是纯粹的农民世家,特意把朱熹搬出来,证明他们是一家人,于是要求天下读书人都要学习他的东西。气即理也。他认为气是构成世间万物的元素所在,理和气是统一的,他的思想总的来说还是唯物的,经过明代的普及,理学得到极大的发展。理学单纯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是极高明的唯物哲学,可是当士大夫阶层与统治者暧昧之后,便出现“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法,理学又将走入一条变质的路。
王守仁还是听话的也是聪明的,就好好的去学了,《孟子》要上《大学》,读的是《论语》和《中庸》,他去读就发现问题了,为什么要读他们的书?家人说,因为这是圣贤之书,他们都是圣人,那圣人是什么呢?圣人如何而来?答,格物。于是小王便立下远大的理想,要成为圣人,而且每天去他家花园的竹林里“格竹”,所谓格竹便是眼睛连眨都不眨的盯住竹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可是也没格出来,似乎若有所思,但却不明所以。小王那是相当争气的,考了大学,而后顺利当上了国家公务员,还在首都上班。小王是一个正直的孩子,再加上自幼熟读圣贤书,当然看不惯违法乱纪的事了,结果得罪了宦官刘瑾,还碰上了一个史学界都争论不休的皇帝——正德,号称“千古第一玩帝”。
结果可想而知,发配龙场驿,即今天的贵州修文县,据说当年那可是奢香夫人修的。五百年前,贵州哪像今天这样繁华呢?想当年,这里满山遍野的都是各种树,还有很多可爱的小动物住着,悬崖峭壁也很多,很利于宅,人也很少,走十里路难得碰到一个说话的人,人们要么住树上,要么住洞里,俨然再难找到一个如此适合隐居的地方了。其实这个地方很适合王先生“格竹”了。
都说逆境造就伟人,的确如此。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大自然的馈赠让这个远离喧闹的荒野之地暗藏一股神奇的力量,只有用心去悟才能感受到它的存在。
现在的小王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段,悟透了,超凡脱俗;悟迷了,万劫不复。可是人也得有空才能悟啊,这个工作的好处在于,没有多少事情,也没有一个贪心的人,所以你必须胡思乱想。可是才一来,就水土不服了,大病一场,差点死掉,当地的老乡过来看病,原来是中蠱了,贵州的医术看似荒唐,却分分钟见效,把蛊烧了和水喝了,没多久就好了。
小王终于在一个叫贵州龙场的地方,完成了向老王的转变,龙场悟道,由此而来。他恍然大悟,什么理即气也,万事万物不过藏于心中,一切理亦在心中,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即理也。人啊,慌慌张张的寻找时间终极真理,最后竟发现是拿着理到处去找理,岂不荒唐可笑,哀哉!悲也!
随之而来,刘瑾倒台,他得以回到朝廷,然后四处讲学,传播他的新成果,始有泰州学派,继承并发扬光大了程颢,陆象山的心学主张,并成为集大成者,影响了以后的明代,以至东南亚,日本等许多国家。也重新发展了儒家思想,将主观唯心主义发展到极致。
他的得意之功在于平定宁王叛乱,那也是一次心学的经典社会实践,各位看官不要认为我是不是说错了,宁王叛乱不是被唐伯虎解决的吗?可惜,历史太滑稽了,唐伯虎风光一时却落魄终生,一代才子被无情的摧残着。据说宁王叛乱之前特意去找唐伯虎请他当军师,结果唐伯虎原以为好久没人管他终于有人识货,于是高高兴兴的去了南昌,结果发现原来是造反的事,把他吓个半死。为了逃出去,他装疯卖傻,整天在南昌街面上裸奔,宁王恼羞成怒,把他撵回去了,从此,唐伯虎便死了这份心,孤独终老。
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依靠民兵打败了准备数年的宁王,一方面是他自己的军事天才谋略,另一方面则是对心学联系实际的高超技艺,成功的在战争中不按兵书出招,不按常理出牌,巧布疑兵,并不单纯的攻心战,信手拈来的自信,从容淡定的指挥艺术。宁王没被玩疯已经算庆幸了。
事后没多久正德帝就被淹死了,继位的嘉靖帝和政敌也反对他,他便辞职回家养老,不久,逝于家中。而他,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成为儒家四圣之一。心学终究是儒学的一个派别,那我将简单的说一下我对心学的认知,因为它对我自内的修行意义重大,直到今天,我的签名仍然是我对心学的认知。
心学必须从儒学说起。儒学的创始人孔子真的不是人,我这样说,便是觉得中国的思想太奇怪了,自从这个巨人,或者神人,开了儒家之后,一发不可收拾,此人聪明到极致,以至于他的后进者们无法望其项背,只能选其中一个部分来开展自己的理论研究,发表自己的思想成果。所以,后世每当评价之时,总是油然而生敬佩之情,东方的这位智者,的确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界,他实在太强了,无法比拟。所以西方不能出一个像孔子一样的智者,即便是耶稣,也要依据神和宗教的形式来维护自己的思想地位,而孔子却时刻都是一个人,用人学来影响人。无愧大圣先师之称。
孔子的儒学是纯洁的儒学,他的宇宙观来源于《周易》,他不承认神之类的东西,他的学说就是人学,亦是仁学,仁是他思想的核心,礼是他为了恢复社会和谐的持续所主张的方式,应该说,他的思想总是围绕着人来展开的,他既不出世也不入世,既是入世也是出世。孟子则发展了儒学的理想主义成分,性善论便是明证。荀子是反对孟子的,他发展了儒学的现实主义思想,并且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兴,不为桀亡”的唯物史观。先秦的儒家为统治者统治万民,同时也为万民监督统治者,因为当时的君权并不是很大。到汉朝,董仲舒将阴阳家思想引入儒家,提出君权神授,但是这里的神不是宗教的而是哲学的概念,它是一种意志所在,为限制君权,他又提出天人感应。自汉朝起,人们的思想不再是从更高的位置研究儒学,而是研究儒家经典,对经义进行注释,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融进道教的部分思想,那时候的儒生放荡不羁,洒脱风流,大有儒学为神,道教为行的形象。隋唐时期,儒学又融合了佛学在里面。
到了宋代,周敦颐开始用八卦研究宇宙存在,他收了两个弟子,程颢,程颐兄弟,结果两人分别开了理学和心学的宗,而后朱熹和陆象山分别吸收了并发扬了他们,直到王阳明出现,将心学发展到极致。
心学是反朱熹的,同时似乎也动摇了理学的绝对统治地位,这种思想有民主的气氛在里面,后来也为民国的思想家所用,日本明治维新也得到其启发。
朱熹认为世间万物皆由理构成,理作为唯一的元素,是客观存在的,理的不同存在形式,组合,排列形成了世间万物。在政治哲学上,他认为礼就是真理所在,而人的欲望是可怕的,没有欲望是会对社会有用,故必须禁欲。所以要存天理,灭人欲,他的思想深得封建统治者的亲睐,于是得到很好的发展。
心学认为心即理也。世界由心构成,人类未出现之前世界由自然的意志构成,当人类产生之后,社会由人的意志构成。既然是人的意志,那么就不存在能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只有个别的,特殊的真理。而真理亦不过在心中,礼也是人的意志的现实表现,至于人欲,是不可回避的真实存在,就应该顺从心的意念而为之,只要其行为没有达到触犯宇宙之心意,那欲便是允许的。再者,人无欲,如何活,食欲难道不是欲吗?违逆人的正常欲望,和违背天道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有的人活得开心,有的人总是怨愤,因为同样的身世,同样的环境,两人的心意是完全不一样的,有的人颠倒了人和环境的关系,所以才会一身伤。同样,别人的心意又怎么可能揣测,有的人表里不如一,虚伪,可是行为却让你觉得他是诚实的人。人心和外在就行镜面的反射一样,大多数情况反射的是形同的,但是会因为受到空气甚至其他的原因扭曲了反射介质,发生变异,所以外物并不都可信,唯有心,才是真实的所在。心学,无疑是受到禅宗的影响,譬如他要人静坐静思,心如止水方能处变不惊,所以,心学对个人内部修心极为重要,它再现了人作为小宇宙,其意志的力量非同小可,任何小觑人心的力量的人,都将受到惩罚,心的修行亦是觉得一个人境界高低的关键所在。
知行合一是他的另一重要理论,很多人总是将知和行分开来讨论,认为他们是不相干的存在。而阳明指处,知行是同时存在,不可分割的,知是心意的指导,行是外在的对心的反映,两者不存在前因后果的关系,而是并存的,知时有行,行中有知,故曰,知行合一。后世孙文曾就此提出知行的理论,并提出知难行易,指出思想的重要性。
良知之说源于心中,王认为良知是一种标准,人存在的标准,亦是评价人高低,好坏的标准。他指出控制人容易,但控制人心就很难,主张对人的道德教化应该以控制人的心性,已达到统治秩序的长治久安,在他的施政实践中,都始终贯彻着道德教化,道德统治,心理控制的痕迹在里面。
王的门人和后人没能将心学发扬光大,相反,后期,随心所欲越发严重,于是后世很多人便抨击其导致了明朝的灭亡,在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大多都反对王学。但是,王朝更替有其自身特殊的原因,我们不能牵强附会,不管如何,王学无论在中国还是世界上都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
即使今天,研究王学依旧是一大学术潮流,遗憾的是这位中国的圣人,国人对其的研究却远逊于海外学者。
总而言之,阳明的心学重人的意志力,人的主观能动性,但从个人的角度,他便要人有一种宇宙精神,即所谓的心即理也。对社会,他希望重视思想教育,道德教化,而不是一味的****,严控。
阳明是一位强调个人,以人为本的中国极其有作为的文人。
;
~~b~~
今朝且渡 我的猫姑娘[电竞] 去你梦里鲨了你 黑暗料理直播中 情敌为何如此有病[女A男O] 一剑惊雷 魂晶游记之最终试炼 漂亮炮灰在恋综成了万人迷 高冷总裁太撩人 甜甜娇妻:首领大人羞羞羞 花儿与少年之幸好有你 玩家靠开马甲一统天下 某柯学的克莱因壶 捡垃圾的学霸暴富了 末世悚情末世录 重生为暴君心肝肉 逆鳞 清穿之媚宠春娇 抓紧时间爱上我 剧本不许改[娱乐圈]
一个转世失败的神农弟子,想过咸鱼般的田园生活?没机会了!不靠谱的神农,会让你体验到忙碌而充实的感觉。师父别闹,就算我病死饿死从悬崖跳下去,也不种田,更不吃你赏赐的美食真香啊!本人着有完本精品农家仙田,欢迎阅读。QQ群42993787...
关于古代小户之家奋斗史土着古人夫妻辛苦攒钱鸡娃日常!十里八乡的村花绣娘×能说会算的账房先生×聪明乖巧的儿子!看一家人如何从普通农家实现阶级跃迁!土生土长的一对古代夫妻陈秋月和赵怀玉,在有了下一代后,开始努力攒钱供孩子读书,并鸡娃成功,家族从此改换门庭的故事!...
注天才冒险脑洞流,绝非修炼秘境苦逼流既无仙宝傍身,亦无圣贤指教,却不可一败。内有玩世不恭的心魔调戏,外有严肃刻板的仙友说教,却要坚守己道。穷得绳床瓦灶,遇事捉襟见肘,却不忘重振王名。仙神斥我狂放不羁,妖魔笑我嚣张逞能,那又如何?一身赤骨战天下,纵横无忌见吾心!...
余庆阳一个搬砖二十年的老工程,梦回世纪之交,工程学院毕业,接老爸的班继续搬砖。用两辈子的行动告诉老师,搬砖不是因为我学习不好!是命不好!...
乱世开始,被迫成为黄巾杂兵。几番绝境挣扎求生,刘争相信,只要不死,总会出头。名将,美女,地盘,我统统要!...
一朝穿越,顾明卿成了大晋朝忠勇侯府的嫡次女。顾明卿原以为从此就能过上坐看庭前花开花落笑看天边云卷云舒的悠闲日子,谁知亲爹是入赘侯府,而她是原配生的小可怜,身份那叫一个尴尬。顾明卿还没来得及适应新身份,就被继母嫁到农家,真是刚出虎穴,又进狼窝,不过腹黑忠犬相公爹说男人就要疼爱妻子。娘子,你放心,以后我一定疼你,啥好吃的,好用的都先紧着你。疼儿媳的公公明卿啊,我最遗憾的就是没能有个白白嫩嫩的闺女,你是我儿媳,跟闺女也差不了多少。以后臭小子要是敢欺负你,爹一定为你做主教训他!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