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色法,这个地方很重要,就是所变影像,我们所受用的色、声、香、味、触、法的境界,都是我们心中的影像。
四、不相应行法有二十四……即分位唯识
那么不相应行,当然它只是一个名词的概念,就是分位唯识,它是在解释前面色心诸法的差别相所安立的这些名词。所以这个有为法,其实简单的说就是色法跟心法,简单的讲就是两个,心法就是能分别、色法是所分别,都不离开一念心。
五、无为有六……即实性唯识也
无为法其实也不离开心,因为无为法的我空、法空的真理,它就是在解释内心的体性。前面的四个是解释心的作用,所以这样子讲不管有为、无为,都不离开我们一念心识。
我们凡夫的颠倒,总觉得我们的心跟外在的环境是两件事情,有我相人相的对立,我跟这个环境是没有关系的,那么我在这个环境造作,就产生一种对立的思考。但是唯识学它认为这样的思想是颠倒错误,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心中的影像活动,你不可能跑到外在的环境去活动,不可能。
过去埔里有一个居士,他学佛也很久了,有一天他来找我,看他那样子心情很伤心。他说师父我感到很后悔,我说你是发生什么事情那么后悔?他说他很努力的去工作,积集了一笔钱,这笔钱他供养埔里——当时有一个道场盖大殿,他就把他的钱很真诚的供养盖大殿,然后这个大殿盖好他很欢喜,他觉得大殿盖好他的功德也成就了。但是没多久发生九二一大地震,大殿全部破坏,他说他真是后悔,他的功德被破坏了,早知道他就不管这个大殿,他应该到其他的地方去供养。
我说你的功德的确被破坏了,但是不是地震破坏,是你的后悔。
佛法的因缘观就是“是诸识转变,分别所分别”,我们从佛法的道理来解释这件事:你当初的功德是你的心去缘大殿的影像,心跟大殿接触的时候,你心中出现一个相分,见分是你能布施的心,然后这个能布施的心在三宝的境界里面,念念的起施舍心,念念的造作。所以其实当大殿盖好的时候,你的功德已经成就了,你的功德已经念念的造作、念念的造作,已经熏习很多布施的种子。至于大殿保持多久,那是众生的共业。你对于曾经做过的善法,我们前面也说过,后悔它是一个破坏法,你一后悔,折损你前面的功德。
在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讲到布施度,他也是提出这个观念,他说所谓的布施不能约外境安立,要约内心——能施舍的心。比如说我今天有个东西,我现在有两支笔,其中有一支笔看起来我很讨厌,我很讨厌就送给别人。在菩萨道不认为这个叫布施度,不能讲布施度,这叫你送给他。因为布施它必须是要能够生起无贪,对治悭贪的心所。这个东西你根本就不要,你去丢给别人,这个不能讲布施了,就是你送给他这样子,不要说是布施了。
宗大师说为什么布施要依止内心安立?而不约外境呢?
宗大师说三世诸佛在行菩萨道的时候,他的布施所成就的宫殿现在全部都消失了,但是三世诸佛的布施功德还是圆满,不会因为他所布施的法的消失而有所减损。就是他假借这个环境在造功德的时候,他功德成就。那么当然这个环境是生灭法,会消失,但这是借假修真,假借生灭法来成就内心真实的功德。所以唯识的观念是认为:
生命的重点在于过程,不在结果!
结果当然什么东西都是无常破坏,但是问题是,你曾经用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这个环境?你用善心?用恶心?那么你就累积一种业力,业力对你来说又有影响。比如说我们今天,一杯开水,当然你拿到开水的时候,你自己的心中会出现一个水的影像,你把它丢掉了,很浪费,这样子折损福报。假设我们今天一杯洗钵水也是一杯开水,我们很虔诚的
愿此洗钵水,如天甘露味,
施食众鬼神,悉皆得饱满,
我们也把它丢掉,同样是把这个水丢出去,但是我们内心当中有咒愿有善心,我们是希望这个水来布施鬼神,你这样子把水丢出去是功德相。在唯识学的定义,这样的造作是一个功德,这样的造作对我们的生命会创造安乐的果报。这个时候我们想,这两个人同样把水泼出去,一个人折损福德,一个人增加功德,当然结果都一样(把水泼出去),但是我们也讲过了,
佛法是认为生命重在过程,你这个过程是用什么心态来面对!
比如说我们日常生活,人和人之间周围会有一些好的因缘,我帮助你、你帮助我。但是也有一些过去的恶因缘也会接触。当然我们如果没有学唯识,你伤害我,我也破坏你。但是我们学唯识以后,你会重新的去反省、思考这件事情:就是说今天某一个人他伤害你,可能用言辞来诽谤你,或者用种种的方法来障碍你。他伤害的其实不是你,他是伤害他心中的一个影像,他嗔心的火在心中自己燃烧,然后在自己的影像造业,如果我们今天也伤害他,我们也是在心中的影像,自己起嗔心的火,这个火还是燃烧自己。所以一个通达唯识的人,他的心情是:
别人怎么做我不管,我要求我自己不起烦恼。就是:起烦恼不能有任何理由!
因为你起的贪欲的火,嗔恚的火,这个火是在你自己的心中燃烧你自己心中的影像,你不可能伤害别人。你这样子燃烧的结果是伤害你的生命,伤害你今生的安乐,破坏你的寂静,也伤害你来生的安乐。所以说你要知道“是诸识转变,分别所分别”,一个修行人的态度就是你怎么做,那是你自己的因缘。但是我要求我自己,我要善调其心。比如说你敢伤害我、我不敢伤害你,我的确是不敢伤害你,因为我伤害你的心是在我心中的影像造业,累积我自己的业力。
这个地方“由此彼皆无,故一切唯识”,所以我们要知道每一个人的造业都是在心中的影像造业,而把这个影像称为一种业力,我们再自己去受用,我们不可能离开这一念心识,去了别外在的境界,不可能!这就是整个论文大意,当然这段论文是把前面的内涵做一个总结。
这段等于是先把一切的色心诸法会归到唯识。看第二段广释外难:
戊二、广释外难(分三:己一、释分别由何难。己二、释生死由何难。己三、释违经三性难。今初)
有关万法唯识的道理,二乘跟外道就提出了三个问难,这当中有三科:初、分别由何难,二、生死由何难,三、违经三性难。先看第一个,
己一、释分别由何难
若唯有识,都无外缘,由何而生种种分别?
我们一般人总是觉得我的心是受环境的影响,我到什么环境,这个环境就对我产生影响。如果说一切法都是心所变现,而没有心外的境界,那么为什么有分别心呢?我分别心的善恶功能是怎么产生的呢?就好像说是上帝创造的万法,怎么会有上帝呢?他提出这个问题了;说心创造万法,那么你这个心是怎么来的呢?是谁创造的你呢?你的心识创造了一切的法,三恶道是你创造的,天的果报也是你的心创造的,那么你这个心是谁创造的呢?由何而生种种分别心的?二乘、外道就用这个观念来问难唯识的学者,看大乘的唯识论师怎么回答:
由一切种识,如是如是变,
以展转力故,彼彼分别生。
当然这个问题是问得非常好,说是万法唯识,我们的心创造了地狱,也创造了恶鬼畜生,也创造了人天,那么这个心是怎么有的呢?这当中有两个因素,一切法因缘生,心也是因缘所生法。这当中有两个因缘:
第一个我们过去的业力,你造的什么业就会影响到你今生的心态。“由一切种识,如是如是变”,就是由过去的业力所生。
第二个“以展转力故,彼彼分别生”,就是今生的环境的熏习。你前生造的什么业招感今生的环境,那么这个环境又带动你的心,又会去影响到你的心,产生很多的差别。
所以我们这念心,唯识学它的意思就是说心创造万法,它没有说心有自性,它也是说心是因缘所生。第一个过去的业力,第二个今生的环境,两个因素。我们看藕益大师的注解,
问道凡尘 历史视频:老祖宗边吐槽边吃瓜 你好我的朋友青春 系统bug测试员 乍见生欢[先婚后爱] 穿越异世:渔村太子妃 纨绔家的小孙子 拥抱地心引力 逐梦滨海,爱恨随风 落疤 天降魔主,拳镇山河 听说我向学神告白了 他自深海 变成幼崽后被兽人团宠[种植] 天桐神女 假千金绑定了山大王系统 我有一挂 嫁草莽 悟性逆天:戍边三十年,证道陆地剑仙! 被休后,我盖房屯粮肉满仓
关于快穿之路人不炮灰有一天,陈柔进入了小说世界,成为了那些在书中描述了几句的路人,在漫长的快穿当中,她能不能守住最初的心呢?大多数世界没有cp,少数世界有cp,cp不固定作品人物三观不等于作者三观...
江湖日报讯肯麦郎连锁客栈享誉大明各府,其总部却是京城一家名为来福的小客栈。来福客栈在江湖上大名鼎鼎,即便费用高昂,上到各派掌门下到江湖游侠,都挤破脑袋想去来福客栈吃顿饭。记者有幸请到武林盟主,揭开来福客栈的秘密!来福客栈日常一幕少林方丈,你怎么吃饭不给钱啊?偶弥陀佛,出家人身无分文,这顿饭可否算作化缘?不行!武当掌门没钱吃饭,还在后院洗碗呢!你若不给钱,就去洗茅房!来福客栈日常二幕丐帮长老,瞧你样子就没钱吃饭,你来客栈干啥?听闻来福客栈可以拿东西抵押,我这里有本上乘的秘...
乱世开始,被迫成为黄巾杂兵。几番绝境挣扎求生,刘争相信,只要不死,总会出头。名将,美女,地盘,我统统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