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四十章
大塘县文风颇盛,加之知县重视后辈才俊的培养,故作了规定,县学每年皆会从所辖的学堂中抽出六所,每所学堂派两名学童,由县学里的教授进行考校。
因参加考校的皆是尚未参与过科考的学童,故称为“童子会”。
今年赶上学政大人亲自主持,自然要举办得盛大一些,县学里的几位老学究得知学政大人出身寒门,有意在参赛的名单中增加了两所乡下的学堂,以示公正。
樊秀才虽多年未中举,当年却是名副其实的小三元,在县城的廪生圈内颇有名声,这其中一个名额自然就落到了他执教的“樊氏族学”头上。
另一所是高庄的“高氏族学”。
如此算下来,共总有十六名学童参与了此次考校。
……
……
十六名学童在庭院内等到了日上三竿,才闻外头传来敲锣声,咚咚咚。
诸位学子皆是静默,无他,都在心里默数铜锣声呢。
敲锣声连鸣九下,方才止住。
樊凡心中暗想,九下意味着,朝廷这次委派下来的学政大人与知府同级,正四品,如此的话,本府的知府大人必定会伴同前来考校。
为何说是必定?其中可有大门道。
哪怕上头派下来的学政大人品级比知府低一些,知府多半也会伴同,因为学政一职属于游职,任期一满,还会回到天子脚下,可不敢轻易得罪。
何况这次下来的是平级的官员,所以说知府是必定会陪同的。
……
随后,学政大人与一干官员自然会在县学里视察一圈,读读县志,四处游游,高谈阔论,诸如此类,与后世的下乡巡视大体相同。
趁此空档期,樊凡等学童被带至考场——也就是县学的讲堂内。
只见里头铺了十六张蒲席,又摆上了矮桌,诸位学童一一坐下。
这是要趁着大官员们游闲的时当,先考核第一个科目——默经。顾名思义,与后世的默写课文是一个意思,所出的题目不外乎是“默写某书第几篇目”或是上句是何、下句是何,再难一些则会出题“某篇目内讲何事的是哪一段哪一句”,这就要求学子不止背得滚瓜烂熟,还要知晓其含义。
总之,诸如此类,是考核最基础最简单的一门。
樊凡没有过目不忘的本事,但凭借着成人的思维和理解能力,记忆力总归比寻常同龄人要好一些,加之方法得当,每日早晚又在河畔便练字便诵读,四年间,积少成多,已将四书五经背了个全。
达不到倒背如流的水平,但应对“默经”已是绰绰有余。
监考的是县学内的老学究,坐在正堂之上一览无余。
题牌举出来后,樊凡扫视一眼,十题之中,出自四书五经的居多,却有两题考的是唐诗宋词,题目也偏,不好作答。
试想,唐宋时期,诗词鼎盛,流下的好诗好词何其之多,想要全盘通识,自然不易。
宋词一题,樊凡不懂,不光词名从未听过,连作词人也从未听说过,实在够偏了,心中暗想,出此题之人定是个老派学究,喜欢收集些偏门的诗词,称之为“遗珠”,以显其博学多知,通读古今。
而新派的学者,则认为,应当推陈出新,与其耗费时光沉在古籍之中,不如多做些好文章,遗留后世。
唐诗一题的难度则是中等偏难,考的是贾岛的《剑客》。
贾岛的名气与李白、孟浩然、杜甫等人相比,自是远远不及,故有心背诵其诗的人,估摸不甚多,但也不是没有。
直播和男神同居的日子 他偏要吃软饭[快穿] 还有比豪门太太这份工作轻松的吗? 七十年代小福包 春山陷云中 回到古代当夫子 系统带我穿错了世界 罗浮将军地球再就业 被迫和反派大佬同居了 靠捡卡牌养活全世界 我真不想嫁入豪门啊 娘要嫁人 我投喂了深情偏执邪神 开封府小饭桌 管家总被人觊觎[快穿] 快穿之反派又黑化了 你我本无缘,全靠我花钱 成神之路 吃鸡少女 替嫁给病弱佛修太子后他破戒了姜南枝容司璟番外
...
一张从始皇帝皇宫流传出的长生不老药地图,解开不死不灭之秘。一代名将,将守,从万人敌,到无人敌的重生之路!九龙吞珠读者交流群721466643)...
...
...
一朝重生,亲爹从军阵亡,亲娘病死,留下体弱的弟弟和青砖瓦房几间。无奈家有极品亲戚,占了我家房还想害我姐弟性命!幸得好心夫妻垂帘,才有这安稳日子过。偶然山中救得老道一位,得其倾囊相授修得一身好武艺。骤闻亲爹消息,变身潇洒少年郎,入了天下闻名的孟家军,立军功当将军,可是那个总阴魂不散的小王爷是要搞哪样?虾米?威胁我?...
一个转世失败的神农弟子,想过咸鱼般的田园生活?没机会了!不靠谱的神农,会让你体验到忙碌而充实的感觉。师父别闹,就算我病死饿死从悬崖跳下去,也不种田,更不吃你赏赐的美食真香啊!本人著有完本精品农家仙田,欢迎阅读。QQ群42993787...